做好行程規(guī)劃、錯峰出行;進入公共場所時主動配合出示健康碼、掃場所碼、測溫;外出注意全程規(guī)范佩戴口罩,確保口鼻不外露;排隊做核酸時守好“一米距”……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yōu)化調整,疾控專家也在不斷發(fā)出“最新提醒”,推出個人防疫“武林秘籍”。
優(yōu)化調整,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對個人來說,同樣是這樣。快封快解、應解盡解,因疫情給群眾帶來的不便變少了,人們的出行、通勤、生活各方面的行動范圍慢慢擴大了,這個時候,更需要每個人都進一步增強個人防護意識,把個人的這一道防線守好守牢。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性在減弱,并不代表個人的防護可以“減弱”。我們更要看到,這個變異株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防控難度更大。當前,我省一些地方社會面感染者仍然較多,社區(qū)隱匿傳播和擴散風險持續(xù)存在,正處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個人的一點小小疏忽就可能讓狡猾的病毒鉆了空子、撿了漏子,造成疫情的傳播蔓延。
個人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單元,也是關系防控效能的重要因素。做好個人防護,不僅保護自己,也在保護他人,不是個人小事,而是關乎全社會防疫的大事?!白钚卧笔?,防疫安全墻就筑不起來,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就容易前功盡棄。
隨著防疫措施優(yōu)化調整,對個人防護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居家期間怎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孕婦、兒童等重點人群如何保護好自己?在校學生、外賣小哥如何做好防護?個人防護“指南”持續(xù)更新升級,既有老要求,也有新的“知識點”,常常念叨的“婆婆嘴”背后,是關心關切,是對個人責任的強調。每個人都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堅持,保持良好心態(tài)、加強個人防護,我們就能用更強防護的“最小單元”筑牢疫情防控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