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雙減”辦組織的校外培訓聯(lián)合執(zhí)法行動,成功搗毀了一個非法集中培訓活動的窩點。
該培訓機構以提升學習專注力為噱頭,低價聽課,高價交費,吸引了眾多學生家長報名參與。事實上,此機構既無經(jīng)營場所,又無相關證照,還無教師培訓資質(zhì),在大賺一筆之后就逃之夭夭,致使大批家長退費無門。
誠然,“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眾多家長一貫堅持的教育理念。故而,每到寒暑假來臨之際,五花八門的校外培訓顯著升溫,舞蹈、書法、樂器類等培訓尤為火爆。
但校外培訓看似熱鬧的背后,也滋生了不少亂象,一些非法校外培訓見利忘義、渾水摸魚,不僅教學質(zhì)量得不到保證,還損害了家長的合法權益。如何規(guī)范整治,讓非法校外培訓無處遁形?要從“內(nèi)”“外”兩方面著手,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外培訓生態(tài)。
從“內(nèi)”來說,學生家長要擦亮雙眼,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在報名的時候,學生家長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被虛假承諾所迷惑,要選擇主管部門認定的正規(guī)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可對照京山市校外培訓機構“黑、灰、白”名單進行刪選。另外,學生家長要通過實地觀摩、試聽課等方式,查看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zhì)、教師資質(zhì)、培訓范圍等,查看培訓場地有無安全隱患,與培訓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索要正規(guī)發(fā)票,為培訓機構的可靠性再添“安全鎖”。
從“外”來說,相關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從嚴整治培訓機構。文旅、市場監(jiān)管、公安等部門要持續(xù)保持對非學科類教培市場的查處力度,加強非學科類教培市場監(jiān)管,堅決維護廣大民眾的合法權益,凈化我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業(yè)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教育部門要加大監(jiān)督舉報方式的宣傳力度,公布非法校外培訓舉報電話,讓學生家長一旦受騙,能投訴有門、維權有道。同時,可適當鼓勵、支持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各類公益性校外場館,結合學生學習需求開展實踐活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守護校外培訓一方凈土。(全媒體記者 石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