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文秋老人當年滿是補丁的軍大衣,內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入黨時的誓言在耳畔邊陣陣回響。”近日,在初任培訓班上,京山市委黨校組織新錄用公務員來到張文秋故居,體悟黨史中的紀律故事,傳頌廉潔儉樸的黨風家風。
京山是一片紅色熱土,不僅孕育了張文秋、聶紺弩等共產(chǎn)主義斗士,李先念、陳少敏等革命先烈也曾在此戰(zhàn)斗過,境內有中共豫鄂邊區(qū)委員會舊址、八字門中共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張文秋紀念館等豐厚革命遺跡和紅色文物,每一處戰(zhàn)斗遺址、每一段英雄事跡都是一本厚重的紀律教育“教材”。
“年輕干部歷練少、經(jīng)驗少,容易受不良誘惑侵擾。我們專門開設了一批紀律教育精品課程,組織年輕干部前往省級廉政教育基地、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張文秋故居等本市紅廉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紀律教育,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共產(chǎn)黨員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革命情懷,引導他們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系好第一??圩??!笔形h校負責人表示。
為深化黨員干部紀律教育,該市建立“紀律教育+紅廉載體”模式,通過提檔升級將紀律教育與紅色歷史、紅色景點、紅色文化有機融合、串聯(lián)成線,推出了2條覆蓋7個點位的紀律教育精品線路,并在各個點位建立紀律教育生動課堂,組織開展了家屬廉政座談會、送“廉戲”下鄉(xiāng)、“最美清廉家庭”家風事跡宣講、廉政微視頻展播、“主題黨日”等紀律教育活動30余場,針對不同領域、行業(yè)設計個性化、差別化內容和形式,讓紀律教育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為拓展紀律教育覆蓋面,京山市將紅廉歷史資料制成電子地圖、搬上互聯(lián)網(wǎng),利用AR技術吸引黨員干部和市民群眾主動閱讀瀏覽打卡,接受“云上紀律教育”,瀏覽量達10萬人次。
“我們將繼續(xù)做好本土紅廉資源的深度挖掘,用好用活紅色故事、家風家訓、歷史典故等‘活教材’,感悟共產(chǎn)黨人鐵紀建黨、守紀如鐵的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作風,真正將紀律教育入腦入心,不斷充盈清風正氣?!笔屑o委監(jiān)委相關負責人說道。(孫曉宇)